【团学工作】数字媒体学院:让村民环保意识“走心”乡村居住环境“放心”

2021年07月20日 10:04 点击:[]

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平整硬底的村镇街道、规划有序的村社建筑、分类设置的垃圾放置点、绿色红花的村社新颜……这是重庆潼南区双坝村的新貌。为提升村民环保意识,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实现乡村生态振兴,7月15日-18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数字媒体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者们兵分两路在双坝社区和小舟村展开了“人居环境升颜值,乡村振兴亮底色”的宣讲活动。三天时间志愿者们走访村户120余户,受众1200余人次。

人居环境升颜值 乡村振兴亮底色

一组志愿小分队在双坝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大家做有关人居环境改善的宣讲,志愿者们带领村民一一观看整改前后的村社房屋、乡村厕所、垃圾分类设置点、乡村道路建设等图像展架,让村民们在视觉审美中选择更舒适美观的宜居环境,让广大村民认识到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志愿者们通过动漫图片、照片实景等直接总结出改善乡村居住环境的六要举措:多整理、多打扫、多清洗、少涂鸦、少乱建、少散养,让他们自觉做好“八不”禁令,并一一结合乡村生活实际进行讲解,提升村民爱护人居环境的意识。讲解中,志愿者们还联系自身实际,与村民们亲切交谈,指出乡村要振兴少不了厕所革命,垃圾分类、房屋规划等等。但乡村美颜的绽放必须从村民们乡村生态观念的树立开始。除此以外,志愿者们还积极为村民宣讲乡村生态振兴的相关知识,通过提问、对比、演示等多种方式让村民们充分意识到“乡村美丽,景美人更美”的乡村生态建设理念。

人居 宣讲 拼图

(志愿者为村民做人居环境宣讲)

图文宣传推广 环保意识走心

部分志愿者沿着村道入户宣传并发放自制乡村生态振兴宣传册,把宣传册中积极倡导的“六要”和“八不”编成顺口溜,唱读给大家听,通过多组乡村整个前后村容村貌巨大反差积极帮助村民们树乡村生态环保意识,注重乡村环境卫生。他们在走家串户分发宣传册的过程中,还纷纷传授一些生活小妙招给需求不同的村民们,让村民们在清洁卫生时能清理得更加干净。同时,志愿者们也询问村民对乡村卫生环境现状的具体看法及整改建议并记录下来。向村民普及了乡村生态振兴的行为规范和治理措施。同时,通过对比宣传和图文并茂讲解让村民们认识到自己的居住环境存在“乱搭乱建、清洁卫生、绿色生态、合理规划”等问题,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精准实策及帮扶解决等,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居环境观念,真实的做到了解乡村人居环境的现状,让“人人为家 家为人人”的乡村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人居 宣传单 拼图

(指导教师与志愿者为村民发放人居环境宣传手册)

调研深入进行 乡村美丽放心

志愿者让村民不光是在特定地方能参与到乡村生态振兴活动中来,更应该随时随地广泛参与到乡村生态振兴活动,为了大面积了解村民对乡村生态振兴的内容和举措,团队根据乡村生态振兴的内容逻辑结构,设计“人居环境升颜值、乡村振兴亮底色”的调查问卷,并逐一入户展开调研和乡亲们拉家常,全面真实了解村里环境存在的问题(包括农户市内卫生、道路卫生、公共设施建设、污水处理、乱搭乱建等),村中的人居环境状况,可以实施具体对策等等。这一过程既是走进乡村邻里、调研人居现状、了解民风民俗的社会实践过程,也是帮助村民树立环保意识,提升村民素质,建设美丽乡村的思想转化过程,让他们肩负建设美丽新乡村的责任,做到“美丽乡村,这里有我”。

人居 调查问卷拼图

(志愿者做人居环境问卷调查)

推动乡村生态“强起来”,居住环境“美起来”,农村面貌“美起来”,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主旨和价值。立足乡情、走访调研、宣传教育,既让志愿者们在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中将理论转化为行动,做到知行统一。同时,也是帮助大学生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途径,更是一场“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礼献祖国”的爱国行动。

IMG_3898

(教师、志愿者与当地村民集体合照)



(供稿:数字媒体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编审: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