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薪火 守艺承匠心 ——德法教研室开展暑期“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2024年07月22日 14:57 点击:[]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大学生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着力赓续中华文脉,7月1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研室汪麟老师带领学生走进了“千年非遗城”——荣昌开展“非遗传薪火 守艺承匠心”暑期“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师生共同寻非遗精粹,悟文化渊源,品守艺匠心。

荣昌有“陶器烧制技艺”“夏布织造技艺”“制扇技艺”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荣昌三宝”。在实践教学活动的第一站荣昌夏布小镇,师生探寻了被称为中国纺织“活化石”夏布的织造技艺。通过参观中国夏布博物馆,师生了解到夏布的织造技艺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上千年。夏布细密平整,色泽莹洁,坚韧耐用,素有“轻如蝉翼,薄如宣纸”的美誉,而编织夏布的苎麻也被冠以“中国草"的美名,代表了中华悠久灿烂的农业手工文明。在夏布非遗文化园,同学们在市级非遗传承人颜先英老师的指导下,体验了夏布的织造过程,了解到经过非遗传承人的不断研发创新,秀美的夏布不再是博物馆里陈列的物品,而是开发制作成一系列兼具实用和审美价值的产品进入了大众生活,夏布织造工艺在新时代得以创新发展。

在第二站荣昌安陶小镇,师生参观了荣昌陶博物馆,对荣昌陶的发展历史及文化价值有了深入了解。在陶器制作工坊里,年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荣昌陶陶刻书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吕继成老师展示了陶器制作过程,妙手造物展品成型的高超技艺令同学们惊叹。吕老师和同学们做了深入交流,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在传承荣昌陶古老技艺的同时,将书法、篆刻融合其中进行设计创作,不断提升荣昌陶的文化内涵,同时通过微信视频、抖音等直播平台向外界推介荣昌陶,让更多人了解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吕老师指导,同学们也亲手制作出了自己的陶器作品。

目前,荣昌夏布小镇和安陶小镇被打造成为了综合性非遗文化旅游景区,游客们在这里旅游休闲,参观非遗博物馆,购买精美的夏布、折扇和陶器商品,在制作工坊里体验传统非遗技艺,非遗文化在融入现代生活中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此次实践教学活动中,同学们通过参观博物馆、访谈非遗传承人、体验非遗技艺,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深入了解,认识到非遗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典范,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更从非遗传承人身上深刻体悟到“择一事终一身,不为繁华易匠心” 的真正含义。同学们表示,非遗文化需要青年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将以工匠精神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编审:新闻中心)